步入郭莊,先見“靜必居”,后入“一鏡天開”。前為宅園部分,是當年主人居家會客處。后為園林部分,也是郭莊特色集中體現的部分。進門經復廊幾經周折到正廳,上懸匾額“香雪分春”。后堂舊有的一幅楹聯重新制作后掛在庭前:“紅杏領春風,愿不速客來醉千日;綠楊足煙水,在小新堤上第三橋”。頓時把人引入了高雅的意境。這是一座頗具浙江民居特色的四合院,左右廂房和后堂構成一小院,院中清一色的石板鋪裝,中間是一個用石板欄桿圍成的方池,池中涓涓細流不斷,形成江南居民特有的恬靜氣氛。園中的曲廊、池閣、后山、石橋形成了一幅精致的景色。湖畔的“乘風邀月”軒,敞室臨湖,正對六橋煙柳,覽盡湖光山色。晴日月夜,確有乘風邀月之妙趣。
還有假山上的“賞心悅目”亭,居高臨下,四周湖山秀色盡收眼底,令人心曠神怡。中秋月夜,若能在亭中吟飲賞月,那真可謂神仙之樂。還有相鄰的一處佳景是二層樓的“景蘇閣”,原是繡樓,面臨蘇堤壓堤橋,背后有寧靜雅致的花園,此處也是庭園的主體建筑,樓下曾是主人下棋彈琴場所,樓上陳列著文房四寶,是當年主人詠詩作畫的地方。矮墻月門前分別題曰:“枕湖”、“摩月”。站在月門里透視,可見葛嶺等倩影,如攝入畫中一般,倍添人們游園的興致??绯鲈麻T,是一船塢,引人下船,去暢游西湖美景。
進得門去,踱過月亮門,輕輕地叩開扇形窗,便見曲徑回廊,水榭亭閣,到處是玲瓏雕花,古香古色。會客室里,堂懸佳聯,那墨跡,淋漓著湖山風物;一張雙腿盤龍的紫檀木八仙桌,椅雖在,人已渺,但依然恍聞有滿座高朋的談笑之聲。樹是嘉木,花是奇花,那般滴翠的綠,那般羞澀的紅,與別處不同的是,它們有欄桿相扶,有假石相依,有清波弄影,便多了幾分異趣,幾分嫵媚。青藤繞墻,綠蘿纏樹,碧系檻邊,云歇樓臺,煙雨中,散步青石路上,每一步,都仿佛踩在一首清麗古詞的韻腳上。待到云開日出,有清風徐來,感覺到湖上初春爽爽的涼意;有鳴禽對歌,竹叢樹隙間布滿了陽光的琴弦。杭州本地人來到這里,是為了寧靜與安逸,假日,邀朋攜友,圍坐臨風,或賞景,或品茗,或弈棋玩牌,或談天說地,快快活活過一天。外地人來到這里,是為了尋覓這高高灰色磚墻包裹著的往日時光和先人智慧。
郭莊分為“靜必居”和“鏡開天”兩部分,中間以“兩宜軒”相隔,前者為居家會客之所,后者是散步賞玩之地。主人引西湖水入園,園中有湖,
名為蘇池,池形如鏡,一鏡開天。有了水,一切便都有了靈氣,有了秀色。曲廊環繞于水,疊石臨照于水,花木簇擁于水,水上小橋勾連,水上綠蓮靜波。水木清華,樓臺金碧,牖藏春水,簾卷畫圖,于是就出現了“香雪分春”、“乘風邀月”、“賞心悅目”、“景蘇閣”、“如沐春風”等景點。其中主體建筑是景蘇閣,樓下是下棋、彈琴的場所,樓上置文房四寶,是主人吟詩作畫的地方,整個兒彌漫著濃重的書香味兒。
屋宇園林是人必須天天面對的,屋宇園林的藝術化在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缺少的藝術化,它帶給人的是無盡的美的享受。其實,文化人,抑或一般人,都需要山水林木的滋養,喬木竹林之下,杏花疏影之中,看朝暉暮靄,觀春煦秋陰,人才活得怡然,活得有滋味。山不在高,有靈則勝;景未必大,得趣便佳。
郭莊作為江南私家園林的名園,它建筑藝術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善于“借景”。西湖湖山絕美,環湖建筑都可“借景”,問題是如何做到諧美精妙,有靈氣,有趣味。郭莊在這方面可堪稱至境,故在杭州有“莊子春秋”之譽。園小乾坤大,舉目四顧,景移杯前,畫呈眼底。點筆亭臺,成圖;著墨木石,成趣。小橋流水,曲岸清波。臨風而立,隔湖相望,遠處城廓列岸,蘇堤蒼然如帶。越軒閣,過石墩,沿層階,身登建于假山頂上的亭閣,臨窗翹首,心胸豁然,四圍山色,環湖勝景,飽覽無余。背靠青山,懷抱西湖,咫尺之地,不覺其小,偏僻一隅,不覺其寂,這就是郭莊的不同凡響處。